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学术会议 >> 会议综述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国研智库论坛2015年会深…
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
文字实录:城镇化进程中…
会议评述:“经济周期与…
会议评述:“第十一届中…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专场综述:区域经济学(上)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702 更新时间:2013-3-13 8:59:19

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区域经济学专场专题四、专题十八、专题二十六讨论会于2012128日下午14:00-17:50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理综楼105教室、理综楼302教室举行。

专题四讨论会主持人是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的郑长德院长,评论人为郑长德老师与山东大学的盖骁敏老师。共有4位论文作者对其论文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

首先进行报告的是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的黄赜琳,论文题目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人口结构因素分析》,文章从人口结构变化的角度,以长三角地区为考察对象,揭示长三角地区人口在年龄、文化、城乡、产业、失业、职业和性别等方面结构变化的演变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就这篇文章,评论人盖老师认为此文选题贴近现实,内容精彩充实。主要点出论文中出现的两点具体化问题:在人口城乡结构系数上,城市化比例接近的城市对经济增长的不同程度贡献;以及人口年龄红利方面,外来人口因素从区域性角度上升到国家层面所造成的更为一般化影响。

第二位论文报告者是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周豫,论文题目是《基于深圳香港一体化视角的深圳市房价泡沫研究》,文章使用20045月至201112月的月度数据,分别建立基于深圳市经济基本因素的房价模型和基于深圳香港两地经济基本因素的房价模型,采用理论价值法对深圳市基础房价进行测度,进而分析深圳房价的泡沫度。

盖老师认为,文章选取当下热点问题,从深港一体化来论证视角很好。说明房价不仅受到自身城市因素制约而且受周边城市房价影响,使得整个论证更可靠、操作性更强,具有相当高的借鉴意义。

第三位进行论文报告的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黄亮雄,论文题目为《“撤市设区”的绩效分析——基于广东省各县(市)2000-2009年的考察》。文章介绍了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一个有效的行政体制。对县域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曾出现“撤县建市”、“撤市设区”和“省直管县”、“强县扩权”三场改革。文章重点分析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撤市设区”的绩效,探讨这场改革的得与失,以求理顺这三场改革的内在机理和前因后果。以广东省县市2000-2009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结果表明“撤市设区”虽极大地提高了其所在地级市的经济增长与财政预算平衡能力,可谓是帕累托改善,但不显著提高县级区域的经济增长与财政预算平衡能力,长期以往将降低县域的发展积极性,即“撤市设区”纠正了“撤县建市”引起的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与土地分割的同时,忽略了县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针对该点,现在的“省直管县”、“强县扩权”等行政体制改革的再探索可谓恰到其时。

在场专家学者与主持人都认为该论文就县市改革的发展阶段做了清晰阐述,对过程定性、数据定量,对“撤县建市”、“撤市设区”和“省直管县”、“强县扩权”三场改革逻辑关系论证严密,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最后一位报告者是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洪占卿,论文题目是《贸易开放、地区市场规模与中国省际通货膨胀的波动性》。文章利用19762010年我国内地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各省的贸易开放和地区市场规模对我国省际通货膨胀波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区市场规模扩大产生的竞争效应缓解了省际通胀波动,而贸易开放在将各省至于外部冲击之下,从而放大了省际通胀波动。

在文章的的指标选取设定上,盖老师就其创新性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市场开放中的外部波动冲击以及经济体自身特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问题上进行了深层次探讨。

 

专题十八讨论会的主持人是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林琳老师,评论人是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孙曰瑶老师。共有3位作者对其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

首先进行报告的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林坦,报告的题目是《运输成本、聚集经济与城市劳动生产率》。文章结合新经济地理学,运用回归模型,通过分析运输成本的下降对于聚集外部性以及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扩展,并实证检验了城际运输成本的聚集外部性,认为有效就业密度的增加将会使得城市劳动生产率提高。

评论人孙曰瑶老师对文章的思路表示了肯定。他谈到作者创建了描述性模型,运用了模拟的概念,并建议作者引入实验的方法,从微观角度进行验证。并建议可以采取结合实例,增加实证分析,对城市生产效应进行更明确的界定的方法来丰富研究内容。

第二位报告者是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陈旭,报告的题目是《城市最佳规模、刘易斯拐点与劳动力流动》。文章结合城市最佳规模、用工荒问题、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等现下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从城市化的推动力,并将劳动力要素的转移与就业问题结合起来并结合中国现状,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验证了中国的地级市城市规模仍偏小,未能充分发挥劳动力集聚的效益;而民工荒不时出现,并不能说明中国劳动力的流动已经充分,劳动力短缺时代已经到来,而只是劳动力流动在很大制度约束条件下的结果。这就说明,无论是从城市向最优规模发展,还是中国企业与经济迎接刘易斯拐点带来的发展挑战从而实现持续的增长,提高减弱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并降低劳动力转移的高成本都是较为明智的政策选择。

评论人孙曰瑶老师首先评论了文章的三个特点:其一文章从劳动力这一较新颖的角度来分析城市最佳规模,其二文章大量使用各种计量方法,其三作者牢牢抓住工资这一主线进行分析。他提出了可以用建筑工人的工资水平和从事服务业女性的平均年龄来判断刘易斯拐点这一思路,并建议可以对中国到达拐点后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第三位报告者是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魏伟,报告题目是《劳动力流动,地区适宜性与异质性企业的区位决策》。劳动力流动和微观企业的区位选择是重塑中国经济地理并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研究地区适宜性对劳动力流动和异质性厂商的区位选择的作用机制。文章在异质性企业假定基础上根据空间经济理论,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对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劳动力流动不仅受地区间名义工资差距的影响,同时地区适宜性收益也对劳动力流动产生作用。第二,厂商能从迁移中获利的最大边际成本总随着贸易自由度的提高而增大。第三,当核心-外围结构形成后,不论是针对厂商的税收补贴还是提高地区适宜性的公共性投资,都可以导致厂商向外围地区转移。

评论人孙曰瑶老师认为该文章运用了典型的数理经济学方法,作者对数理分析工具也有不错的掌握。他结合腾讯、淘宝等企业总部所在地的选择等实例进行评析,分析不同情况下地区适宜性的特点,并建议研究者不仅可以站在政府的角度,还可以从企业的角度进行地区适应性的研究,更多关注企业的行为,考虑不同行业所适宜的地区,这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专题二十六讨论会的主持人是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的郑长德,评论人是郑长德教授和山东大学的陈东教授。共有2位作者对其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

首先进行报告的是来自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颜银根博士,报告的论文题目是《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脉络:从新经济地理到“新”新经济地理》。本文从新经济地理的理论基础“冰山运输成本”、垄断竞争与规模报酬递增开始系统的研究了新经济发展的理论脉络。文中指出krugman(1991)模型中的十四个基本假设,通过对这十四个假设的放松我们梳理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在这二十年期间的发展。

评论人陈东老师高度赞扬了这篇论文,并且认为这是一场精彩的文献综述。陈东老师指出它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它思路清晰,对新经济地理学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其次,本文作者的参考文献多,可见文章底蕴之厚重;最后,本文放松了以往经济学苛刻的假设,可以验证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共同趋势。

第二篇论文的报告者是来自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的邹璇教授,报告的论文题目是《地区产业空间演进机制研究(模型部分)》。本文在完全竞争和无运费的市场假设下,建立数理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产业如何在具备不同要素价格的区域之间做空间演变,并初步探究了技术进步与创新对产业空间演变的影响。

评论人陈东评价这是一篇纯理论论文,也赞扬论文作者选取地区产业空间演进这个课题的可取性。与此同时,也指出了论文的部分不足之处。陈东指出,这篇论文假设苛刻,所以在实证研究时可能会受到限制。其次,限制要素的区际流动已经形成,所以论文的结论可能受到削弱。

在场的学者和同学就这两篇论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了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加强了对区域经济学的认识和了解。最后,会议在观众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文章录入:zhangtinglin    责任编辑:zhangtinglin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