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江宁开发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2134 更新时间:2019-6-19 16:52:56 文章录入:panting 责任编辑:panting

 

 

依托占不到全国百万分之一土地面积的7.7平方公里智能电网产业园,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掌握了全国智能电网自动化继电保护领域90%以上的技术标准,创造了千亿元产值。这是江宁开发区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一个缩影。

  这片创办于1992年、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新创业热土,在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中,综合实力在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位列第8位。进入新时代,江宁开发区将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以激发对外经济活力为突破口,紧抓机遇,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产业集群“串珠成链”
  开发区的发展根基来自于产业,江宁开发区摸索出一条深耕特色产业的道路,并且收获满满。智能电网、绿色智能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特色产业集群,先后在这片园区开花结果,成为一颗颗闪耀的明珠。

  在智能电网领域,江宁开发区以占领“行业高地”为宗旨绘制发展蓝图。目前,智能电网产业是江苏开发区唯一、南京首个“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规划了7.7平方公里的智能电网产业园,拥有南瑞集团、ABB、国电南自等为代表的130多家智能电网企业,基本形成电网、发电厂、控制与保护等电力自动化产品群,2018年产值同比增长9.1%。

在绿色智能汽车产业领域,江宁开发区已有上海大众、长安马自达等7家整车制造企业,120多家配套企业,基本形成研发设计、零部件生产、发动机制造、整车制造和物流营销的完整产业链,2018年实现产值达千亿元,同比增长5%。

  江宁开发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引进了爱立信、西门子、翔名科技半导体等企业,形成了以新型显示、新一代无线通信、集成电路等为方向的产业集群,2018年产值同比增长9.2%。
  在形成优势产业集群的同时,江宁开发区还向更多方向延伸。比如在高端装备制造、智慧环保、生命科学三大新兴产业领域,开发区引进了星月航空、菲尼克斯、埃斯顿、中电环保、迈瑞医疗等一批重大项目,整体产值超过千亿元。
  “引进来”还要“走出去”
  新兴产业的聚集得益于创新资源的集聚,江宁开发区深谙其道。为此,开发区提出,园区的科技创新工作要实现市场化、顶尖化和国际化的“三化”要求,在价值追求上由创新资源的物理集聚,转向创新效能的有机释放,同时,开发区不仅要引进高端人才团队和新型研发机构,还要更加重视市场参与,扩大开放“走出去”,积极参与对外合作。
  在此背景下,江宁开发区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以一流创新平台促进创新集聚发展。一是打造国家级创新品牌,先后荣获“千人计划”基地、“万人计划”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品牌。二是打造战略性创新集群,2018年以来,江宁开发区落实南京市“121”战略,整合优质资源载体,在全市率先建设23.42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园。三是打造众创孵化体系,目前,全区累计建成各类众创空间和孵化器57个,其中国家级19个,累计孵化科技项目超过800个。

  在“走出去”方面,江宁开发区大力汇聚国际一流创新资源,加快构建面向全球的创新合作网络,持续扩大“朋友圈”。江宁开发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参与建设了中阿(联酋)合作产能示范园区。

  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开展技术合作、资本运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泉峰集团实施全球化战略,积极拓展欧美高端电动工具市场,已成为全球行业十强。
  贴身“陪跑”助推企业
  一直以来,江宁开发区深知“软实力”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坚持以环境革新缔造营商“生态”。2018年,开发区的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获江苏省第一。

  作为南京市首家成立的代办中心,江宁开发区项目投资建设代办中心按照全覆盖、全流程、全天候、全身心“四个全”要求,为投资项目提供优质服务。通过预审代办,手续平均办理周期减少50%以上,投资效率大幅提升,新开工项目数量增加2倍。

  2019年4月29日,江宁开发区启动“企业发展陪伴计划”,缩短企业成长期、拉长企业成熟期、延缓企业衰退期。该计划旨在不断增强主导产业在园区经济的规模效益、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集聚效应和支撑作用;重点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品牌、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力争用3-5年时间,让这些企业实现规模和效益翻番。此外,促进一批园区老企业利用存量资源,加快技术升级、产品更新或者与其他项目对接再开发。

伴随产业转型涉入深水区,江宁开发区将进一步深化理念变革、管理变革、效率变革、路径变革,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园区,推动环境“软实力”加快转化为发展硬动力,更好地为开发区在改革创新再出发、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提供重要保障。
  数据来源:江宁开发区管委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