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区域发展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发挥陆港作用 带动产业发…
产城融合打造区域经济强…
数字经济时代 区域如何抓…
粤港澳大湾区应注重经济…
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城市群崛起带动区域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版图加快绘…
南京都市圈探索从区域项…
链接—《人类减贫的中国…
金融持续助力区域协调发…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湘鄂赣联手打造中部崛起增长极
作者:魏劲松、…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003 更新时间:2011-8-20 11:18:54

在湘鄂赣三省,一个全新的名词——“长江中游城市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42628日,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率领湖北省党政代表团在湖南考察。在包括两省省委书记、省长等高层参加的两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共同推进中部地区特别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成为重要的议题。

71920日,湖北、江西两省的决策者们就进一步加强合作,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完善合作机制,特别是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达成高度共识。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说,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群主导区域经济发展的时代,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都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崛起,迫切需要整合中部城市群资源,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共同构建中部对外开放、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平台,提升中部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联手打造中部崛起增长极。

“携手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提速中部崛起”正在成为湘鄂赣三省的共识。

“中三角”构想成共识

加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构建“中三角”,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后,湖北、湖南、江西都有一个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但这三个力量还是偏小,范围也偏小,整体实力和长三角、珠三角还不在一个层面上。”湖北省政府参事、湖北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告诉记者,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构成了“中三角”。

彭智敏说,“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为了放大中部地区的优势,强化中部各经济区之间的经济联系。长江中游城市群可以让三省发展达到1+1+1>3的效果。”

形成长江中游城市群,更需要三省形成共识。目前,这种共识正在各个层面开始形成。

2010109,湖南省委书记周强提出,要把深化湖南、湖北两省合作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充分发挥两省各自优势,促进共同发展、共生崛起。他提出,加强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在重点领域的协调配合,推进信息交流共享,共同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探索和积累经验;合作开发建设长江经济带,联合制定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放大武广高铁效应,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实施生态环境共同治理。

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以南昌为中心,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和抚州等中心城市为重要节点,构建南昌一小时经济圈。

2010年,国家发改委下发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湘鄂赣三省而言,抱团发展的时机已到。”江西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分析说,“《意见》旨在打破中部各大城市群之间的壁垒,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将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一起,构成更大板块的长江中游城市群。”

湖北省省长王国生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三省应充分发挥发展后劲潜力优势、产业比较优势、人才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国内市场优势等五大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着力在五个一体化建设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即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文化旅游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机遇,共同推动三省发展。

互动合作促共赢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武汉、长沙和南昌之间将形成“一个半小时经济圈”,三省都认识到要形成产业的差异化布局,推进长江中游地区共同开发

湘鄂赣三省山水相连、省情相似,在奋力崛起的过程中,都急切地表达出互动合作的愿望。

“三省合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介绍说,这一地区工业总量较大,经济实力较强,市场前景广阔,体系完备;冶金、机械、石化、电子、纺织、轻工、医药等行业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激光、软件、材料、生物、汽车、船舶等新兴工业和现代农业均已初具规模;武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迅速崛起,推动沿江具有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带正在形成;武汉、十堰、襄阳、南昌的汽车走廊,武汉、黄石、鄂州为主体的冶金工业带,九江、武汉、宜昌、荆州、岳阳为主体的化学工业带,武汉、长沙、南昌、合肥为中心的现代加工业走廊均已初具规模。

南昌紧邻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个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长沙是一座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商务服务中心城市;武汉则是九省通衢,科教实力强大,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并举。“长江中游城市群”如果形成,中部崛起必将加速。

湘鄂两省在产业对接、融合上成效显著。走进位于湘潭九华示范区的江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始建于1958年的江麓机电前身就是湖北汉阳兵工厂,如今江麓机电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防务装备、工程机械、传动机械的研产基地。在湘潭电机,企业负责人介绍,去年湘电主营业务收入已突破100亿元,企业生产的大型船用装备在湖北市场销售很好,而武钢又是湘电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双方合作紧密。不久前,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刚与武汉地铁集团签署价值超过8亿元的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车辆采购合同。

“十一五”期间,湖北企业在湘投资项目1470个,到位资金404亿元,涉及基础设施、房地产、节能环保、建材、新能源等众多领域。目前,湖南在湖北投资的企业超过2000家,其中包括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远大空调等知名企业。此外,湖南对口支援三峡库区湖北兴山县,无偿援助资金6800万元,企业投资5.2亿元。

同样,鄂赣合作也渐入佳境,据统计,在湖北创业的赣商已达25万人,投资总额近700亿元,其中,仅在武汉市就有10万人,注册企业近3000家,涉及家具建材、医疗器械等多个行业。

江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鹿心社表示,下一步希望充分发挥两省同属长江中游的区位优势,共同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充分发挥两省互联互通的交通优势,进一步加快推进省际间交通设施规划对接;充分发挥两省产业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接合作;充分发挥两省红色经典、绿色生态、古色文化优势,进一步加强旅游精品线路对接、旅游产品开发合作;充分发挥两省农业传统优势,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合作。

随着昌九城际铁路通车、“杭南长”高铁即将运营和武广高铁的通车,未来几年,武汉、长沙和南昌3个中心城市之间将形成“一个半小时经济圈”。而由这几个城市所引领的武汉城市圈、鄱阳湖生态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将更为紧密。

进入“十二五”后,湘鄂赣三省都认识到应当以产业的差异化为前提,建立实现双赢的战略伙伴关系的产业合作;抓住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机遇,差异化布局服务功能区;推进长江中游地区共同开发。比如,武汉要建设成为中国的汽车生产基地,需要大规模的配套,而自身配套能力不强。而长株潭三市的机械加工实力不菲,特别是湘潭和株洲拥有较强的配套能力。

新兴产业成支撑

“两型社会”建设、生态经济区建设,为新兴产业腾出了发展空间,光电子产业、生物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迅速壮大

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离不开产业支撑。湘鄂赣三省不约而同提出依托自身科教与产业优势,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迅速壮大新兴产业。

武汉城市圈是我国重要的钢铁、汽车、化工制造业基地;长株潭城市群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成为我国装备制造、飞机制造、机电、化工产品制造业基地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研发中心;三地有独特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优势。据统计,这里有近百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达1100余家,有近100万专业技术人才。农业、IT业、先进制造业、生物工程、医药卫生、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科研开发均处在国内前列。

“这些都为湘鄂赣发展新兴产业,支撑长江中游城市群打下了坚实基础。”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说。

以湖北为例,位于武汉的“中国光谷”集聚了600多家研发机构,一直是中部地区重要的科技引擎。经过10年快速发展,在这个国家级光电子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到近3000家。2010年“中国光谷”的企业总收入超过2000亿元。其中,光通信产业、移动通信产业、能源环保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收入均突破百亿元大关,软件外包、消费类电子也迅速突破百亿元。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等新兴产业还在不断向“中国光谷”聚集。

而毗邻“中国光谷”的光谷生物城,已经引来项目超百个。其中,辉瑞、华大基因、药明康德等全球生物产业前10强企业中,已有半数以上签约入驻。去年,以光谷生物城为核心的东湖高新区生物产业企业总收入突破260亿元。作为光谷生物城的拓展区,宜昌、襄阳两市也聚集了东阳光、长江药业、安琪酵母等30多家知名生物企业。

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正在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千亿产业集群。长株潭不是传统汽车城,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却占据一席。全球首款商业性纯电动大巴“比亚迪K9去年9月在长沙下线;南车时代电动公司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中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长沙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达5.3%,“虹猫蓝兔”、“青苹果数据”等文化创意企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长株潭将形成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等五大产业群。

江西正着力培育壮大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构筑具有竞争力的高新矿产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着力培育壮大光伏新能源、绿色照明、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打响“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品牌。

南昌是最早致力于LED产业发展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经过10多年的发展,LED产业已成为南昌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已培养晶能光电、联创光电为代表的LED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30多家,建立了从LED衬底硅材料生产、外延片、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再到LED显示屏、手机背光源及照明等相对完整的LED产业链。

绿色发展是方向

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群彼此相隔300公里,湖泊众多,就像镶嵌在长江两岸的一串串珍珠,绿色发展将使这一区域生态资源优势日益凸显

继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后,2009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四个关键词决定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方向。

“发展没有留下后顾之忧,是最值得我们欣慰的。”谈及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走进宜昌猇亭工业园,蓝天如洗,绿水环绕,眼前的风景让人难以相信这里是千亿元规模的重化工基地。

烧碱生产草甘膦和特种磷酸盐,副产的氯气用于生产三氯化磷和甘氨酸,三氯化磷和甘氨酸又变成草甘膦的原材料……20多个环节首尾衔接,完整闭合,将废料吃干榨尽,每年捡回来的效益过亿元。如今,在工业密集的宜昌开发区,园区之间、企业之间互为依托,形成更大范围的循环产业链。

磷矿业是宜昌的优势,但低水平开采加工一度造成环境破坏。宜昌市倒逼企业向产业高端进军。如今,宜昌磷化工产品已上升到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产业技术水平大大提升。

坐拥武汉城市圈的科教优势,地处长江中游的黄石市则努力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制,围绕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技能环保、新型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不断壮大绿色产业,支撑绿色崛起。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探索和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说。

以绿色山水留住人,以红色文化感染人,井冈山“靠山吃山”,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井冈山市委书记梅黎明说:“发展旅游我们只做减法不做加法。把生态保护好,做减法也是加法。”为了保护生态,井冈山在5年前就把行政中心迁到了山下,通过增加公益林的补助、发展农家乐等,增加农民收入,使每年林木资源砍伐从过去的10万立方米下降到今年的2万立方米

在湖南,“两型社会”建设正向纵深推进。一个以长株潭试验区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5市在内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的“两型社会”建设已经启动,并开始向全省辐射。

长株潭城市群以机械、冶金、建材、化工产业为主业,大多高能耗、高污染。湖南省两型办副主任陈晓红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难以为继,“两型社会”建设必定将淘汰部分企业。

长株潭城市群近3年关停污染企业1017家,重金属削减率达50%以上。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算了一笔账:株洲关掉污染企业减少税收3亿多元,但随之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7%,株洲从“全国十大污染城市”变身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吸引来更多客商,地方财政收入3年来增长了一倍。

“串起珍珠变玉盘!”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以一个形象的比喻道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方向。他说,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群彼此相隔300公里,长江串起三省区域内的鄱阳湖和洞庭湖,是中国中西部交通最便捷、水资源最充沛、生态优势最显著的地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同肩负国家“中部崛起”的重大使命,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尝试和努力取得了长足发展,三大城市群就像镶嵌在长江两岸的一串串珍珠,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绿色发展,让这一串串珍珠变成美丽的玉盘。

 

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录入:renjianhui    责任编辑:renjianhui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