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区域发展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城镇化率超过60%,来之…
特色小镇建设应突出问题…
特色小镇应有多方面“特…
推行居住证制度 西宁新型…
安徽庐江:就地城镇化 乡…
城镇化“主体形态”如何…
哈继铭:城镇化短期内难化…
2020年城镇化建设资金缺…
李克强一次调研两次批示…
易鹏:城镇化应在生态文…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国土开发须因“地”制宜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72 更新时间:2011-10-25 15:18:18
 

作者:陆琦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0-25

“这是我们的家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国土资源部考察时强调,保护好农用地,关系到子孙后代。
 
作为一个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的发展中大国,我国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宜居空间只有大约300万平方公里,适宜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国土面积只有180万平方公里。如何解决土地储备和合理开发利用问题,成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急需破解的一道难题。
 
土地城镇化不可持续
 
土地是城镇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承载空间。我国城镇化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土地利用呈现出耕地大幅下降、城镇土地规模迅速扩张、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等突出特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现代耕作制研究室主任逄焕成研究员告诉记者,由于城镇化,我国耕地正在大面积减少,“每年都以几个县的面积在往下降”。
 
早在2004年,为了解决土地供求矛盾,国务院即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在强调严格保护耕地的同时,提出“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但容易开垦的基本都开垦得差不多了。”逄焕成表示,许多地方补充耕地分布在交通偏远、不便耕种、农田生态系统脆弱或有生态障碍的地方,农田基本条件较差,耕地质量不高,大多数补充耕地也普遍缺少后期管护。
 
“‘占补平衡’本来是一种土地保护政策,但在实际中,‘占优补劣’的做法使耕地整体的产出能力受到影响。”逄焕成坦言。
 
他认为,“占补平衡”不应该是数量上的平衡,而应该是质量上的平衡,是粮食生产能力的平衡。
 
“我国过度依赖土地支持的城镇化的持续能力是不强的,或者说已经不可持续。”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司长李守信曾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直言。
 
数据显示,从1999年到2007年,我国城市建成区的面积扩大了7.2%,但吸纳的人口只增长了4%。换言之,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
 
一方面,在以地生财的利益驱动下,导致一些城市盲目拉大建筑框架,建设大广场、大马路,土地利用十分粗放;另一方面,有些农户在城里买了房,在农村还占着宅基地,“两头占”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对此,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郧文聚研究员认为,土地整治应该与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战略结合起来。据他透露,“十二五”期间,通过空心村整治,全国将增加100余万亩耕地。
 
科技提供有效保障
 
“发展要用空间。”郧文聚表示,“中国就这么多地,经济体量再翻番还是那么多地。因此,用什么样的地、如何布局,需要有科学的依据和充分的论证。”
 
郧文聚认为,发展建设用地最重要的是,坚持各类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以较少的土地消耗支撑更大的经济增长。
 
逄焕成也认为,首先,应尽可能减少用地,少占用好地;并且要用好现有的耕地,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也要进行后备资源的开发,特别是技术储备。
 
国土资源部日前提出,未来将有计划、有节奏地推动低丘缓坡地、山地、未利用土地和工矿废弃地的综合开发利用,缓解我国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
 
“这个思想早就有,这是又一次谈这个问题。”郧文聚强调,即便往山坡地发展,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充分论证,不能敞开用。”
 
逄焕成也认为,要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应该从宏观角度评价土地开发适宜度,不能头脑一热就开发了。
 
“科技是后备土地开发利用的保障。”逄焕成表示,“如果缺少这些保障,好的土地用不好,劣质土地更没法用。后备土地利用技术一定要研究透,不光要加强工程治理措施,还要加强科技投入。”
 
“关于土地管理的规章制度、框架体系已经有了,但还只是初步建立,不够完善、不够成熟,如果管控不好、管理不好、管护不好,很容易出问题。”郧文聚建议,从土地本身的特性出发开发利用土地。
 
比如,从土地的功能复合性出发综合利用。宁夏黄河金岸工程,即将堤防功能和交通功能相结合。
 
郧文聚算了笔账:每建一米工程,就能增加近一亩地;几百公里的工程能增加几十万亩地。“考虑土地本身的多功能性、土地利用的多功能性,就可以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协调。”
 
而对于土地的公共产品性质,郧文聚认为,必须认清土地的公共利益,用规划和用地管制来引导更加合理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成就更大的经济总量、更文明的社会、更好的生态环境。
文章录入:lifangyi    责任编辑:lifangyi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