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学者观点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王跃生:从结构视角看世…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城镇化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简评徐宪平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年会上的演讲
作者:张一鸣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数:1867 更新时间:2014-3-25 22:28:5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年会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分论坛上的发言既有战略上的思考,又有具体的实施措施,明确了新型城市化战略的方向和实施路径。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徐宪平副主任在发言中强调,中国快速推进城镇化,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世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拥有13亿人口,从创造需求的角度说,推进快速的城镇化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中国将着力解决城乡二元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既是中国和谐发展的需要,也将对世界的稳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有关报告指出,2011年世界城镇人口为363亿,中国城镇人口为69亿,占比为19%,预计到2030年世界城镇化率将达到498亿城镇人口,中国将达到97亿左右,占比将达到195%,中国对全球城镇人口的贡献率将超过20%。

  这些数字表明,中国城镇化规模之大、节奏之快,应当是史无前例的。

  从1978年至2013年,中国的城镇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高到537%,吸纳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中国的城镇化不仅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而且还伴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

然而,老的城镇化之路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需求,其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影响到中国城镇化作用的发挥。中国需要推进城镇化转型发展,走新型城市化的道路,以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仍有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234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矛盾,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日益凸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隐患;城市发展模式比较粗犷,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和自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力等等。

  徐宪平在发言中强调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必须“四化同步”,即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徐宪平指出,必须深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相辅相成。这明确了中国城镇化之路的基本方向,对下一步各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有非常好的参考作用。

  同时,在徐宪平的发言中也提出一些策略性的内容,比如要有序推进农民工落户,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此外,发言中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措施。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上,通过实施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全面放开县级城市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城区人口50万到1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合理放开城市人口100万到300万的大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城区人口300万—500万的大城市的落户条件,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的规模。

  在合理引导中西部地区、大中小城市发展上,提出要提升中部地区的城市群、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群,构建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布局,依靠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通过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连接,增强城市群内部的城市和小城市产业功能、集聚功能和服务功能,把有条件的县城、重点镇、重要边境口岸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在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上,指出推进新型城市化必须统筹推进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及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矛盾,通过改革释放发展的潜力,为新型城镇化注入活力和动力。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文章录入:wudan    责任编辑:qinyujia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