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促消费,家电市场空间大
立破并举,加快建设全国…
以创新技术助力“中国智…
抱怨声中 想像一下理想城…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发布 解析城市现代化
作者:郭祎 文章来源:新浪科技 点击数:1847 更新时间:2014-4-27 23:33:10

      425日消息,《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专家座谈会于424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现代化报告》的第13本年度报告,它分析了世界城市现代化的400年历史和未来,提出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路线图。它一如既往地给我们带来一场知识大餐。

  城市是文明的载体,是文化的中心。早期的城市发展,更多是一种自然演化;19世纪以来的城市建设,逐步成为一项系统工程。19世纪前,多数城市发展缺乏规划;20世纪以来,城市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基本手段,城市现代化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向前推进,并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地理版图。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2011年中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2012年全球116个国家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人类社会进入城市社会成为社会主体的发展阶段,人类发展进入城市时代,城市现代化成为国家现代化的主体工程。根据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借鉴世界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中国城市发展将进入质量与规模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成效,将与中国复兴梦的进程息息相关。

中国是城市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原始城市大致出现于4千多年前。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在1920世纪期间,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任务超过发达国家的总和。

  在21世纪前50年,中国城市现代化需要全方位的推进,需要关注三个重点。其一,加快城市战略转型,建设绿色智慧城市;其二,提高城市生产力和城市贡献比,建设创新型城市;其三,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建设发达宜居城市。简单地说,三个重点分别是城市战略现代化、城市生产现代化和城市生活现代化。

  加快城市战略现代化是重中之重。建议(1)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协调发展,建立城乡平衡社会;(2)研制城市体系现代化规划,促进城区、郊区和城市系统的协调发展;(3)研制基础设施现代化规划,全面优化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智慧城市;(4)实施城区现代化工程,启动城区现代化试点,建设发达现代城市;(5)实施郊区现代化工程,启动郊区现代化试点,建设发达城市郊区。

  提高城市生产力和贡献比是关键所在。建议(1)研制城市产出指南,提高城市生产力和城市贡献比;(2)实施城市创新工程,完善新产品统计制度,建设创新型城市;(3)研制制造业现代化指南,发展高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生产力;(4)研制服务业现代化指南,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竞争力;(5)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速文化产业现代化,提高城市影响力。

  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和市民发展水平是最终目标。建议(1)实施三项工程(市民待遇工程、社区养老工程和家庭小康工程),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建设文明城市;(2)全面提高文化生活品质,促进文化生活现代化,建设魅力城市;(3)研制清洁城市规划,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和清洁城市;(4)研制《全程社会保障指南》,建立先进福利制度,建设新型福利社会;(5)研制《城市生活指南》,促进生活方式现代化,建设发达宜居城市。

  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要求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的六个转变:从简单城市化向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协同推进转变,从城市优先向城市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协同推进转变,从城区优先向城区现代化与郊区现代化协调发展转变,从工业化优先向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协调发展转变,从工业和经济优先向工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经济与环境双赢转变,从重视地面设施向地面基础设施和地下基础设施并重转变。

一个现代化城市,一般会具有一些基本特征,例如,城市建筑优质美观,城市服务公平高效,城市生活舒适便利;城市环境世界一流,城市收入世界一流,城市福利世界一流等;而且这些特点是与时俱进的。(郭祎)

 

文章来源:新浪科技

文章录入:wudan    责任编辑:qinyujia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