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区域政策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湖北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广东破题区域发展不平衡…
广东连发三份文件,支持…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
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
关于印发《2019年新型城…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2010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全年展望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848 更新时间:2010-8-11 13:25:52

2010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全年展望

上半年,宏观经济保持了回稳向好的态势。经济增长高位回调,物价涨幅处于合理水平,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运行整体上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国内投资也不排除因房地产市场调整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因此,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应以稳步微调为基调,在稳定上半年防泡沫、抑通胀成效的基础上,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化解诸多矛盾和风险,逐步实现经济政策由应对危机型向常规型的平稳过渡,为十二五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一、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年初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改善,资产泡沫化风险明显降低,经济运行整体上呈现出高增长、低物价格局。
  (一)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改善

  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

  首先,投资增长主要靠政策推动逐渐向市场驱动转变。去年我国能迅速扭转经济大幅下滑势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复苏,主要得益于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政府驱动的投资发挥了关键作用。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政府主导的投资逐步下降,市场驱动的投资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去年1—5月,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预算内资金累计增长86.2%,而今年同期仅为10.1%;房地产开发投资去年1—5月增长仅为5.8%,今年则高达38.2%

  其次,出口增长由负转正,绝对水平超过2008年同期。去年上半年,单月出口金额均在900亿美元以下,增速累计降幅超过20%;而今年3月份以来单月出口均超过1100亿美元,1—5月累计达到5677亿美元,同比增长33.2%,绝对水平超过了2008年同期。

  第三,消费需求高位稳定增长。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我国政府实施的诸多刺激消费的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在汽车、家电、旅游等消费热点的带动下,消费需求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实际增速处于历史高位。

  (二)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

  房价过快上涨得到一定控制。国务院出台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效果初步显现,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抑制。目前房地产市场呈现量缩价稳态势,预计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将出现同比负增长,房价也将逐步回落。

  股票市场持续回调。在全球主要经济体股市中,沪深两市调整幅度最深。上证综合指数年初以来累计下跌了27%,沪深300累计下跌了29%,股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基本与2008年底和2009年初持平。

  此外,货币信贷增速得到一定控制,信贷投放节奏较为均匀。而且随着汇率弹性机制的恢复,外汇占款造成的货币投放压力有所减小,有利于流动性的控制和引导。经济过热和通胀的预期下降,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抑制泡沫形成。

  (三)经济运行呈现高增长、低物价格局

  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出高增长、低物价格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显示,宏观经济主要领先指标在去年11月份达到峰值后持续回调,但仍高于100的正常水平。这种回调除了基数因素外,政策调整效果显现是主要原因,回调幅度基本处于正常范围。受特殊天气和翘尾因素的影响,上半年CPI呈上升趋势。但从国内看,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在2月达到108.1,创2008年以来新高,此后呈持续回落态势,6月份已经降为98.6。从国际看,受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和美元升值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大多已经走低,短期内通胀压力将有所减轻。

  与此同时,经济运行效益明显提高。1—5月工业增加值增长1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累计达到1.54万亿元,同比增长81.6%;财政收入累计达到3.55万亿元,同比增长30.8%。这既有去年同期基数低的原因,也是高增长、低物价下经济运行整体效益改善的直接体现。

  二、经济增长降中趋稳,但要警惕风险因素叠加引发增长滑坡的可能性

  从下半年走势看,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国内投资因房地产市场调整也存在较大幅度下滑的可能。预计全年经济增长降中趋稳,但不排除风险因素叠加引发增长滑坡的可能。
  (一)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我国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受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拖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削减财政赤字、化解债务风险的压力,加上刺激性政策的力度和效果明显减弱,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慢。进入6月以来,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都出现下滑。大宗商品综合指数(CRB)和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也分别在5月和6月出现明显回落。德国和日本短期经济增长相对强劲,但主要得益于欧元贬值和美元升值带动的出口增长,国内需求增长动力仍显不足。欧债危机改变了市场的整体预期,加上由此引发的金融市场波动,下半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将放慢。

  二次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主权债务问题由来已久,其成因复杂,解决也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主权债务危机与银行危机不同,拥有国际流通货币发行权的主权国家出现资不抵债的可能性很小,最坏时可通过债务货币化的方式还债。政府高杠杆率的传染性小于私人部门,在短期内可能会因为某些突发事件或投机性冲击给金融市场带来间歇性动荡,但不至于演变为如同雷曼兄弟倒闭所引发的信用危机、金融体系功能停滞和严重经济衰退。虽然各国经济复苏放缓,但总体经济景气明显好于去年。除非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蔓延,特别是西班牙、意大利债务危机全面爆发,投机者攻击欧元和欧元区国债,引发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甚至欧元区外国家和地区的主权债务问题也逐步暴露,否则世界经济出现二次衰退的可能性较小。

  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将有所回落。由于新兴经济体复苏强劲,降低了我国出口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今年1—5月,我国对东盟、巴西、俄罗斯、印度出口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6.2%98.4%53.8%38.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已占我国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达到51.4%。考虑到发达经济体需求放缓及其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及人民币汇率弹性机制重启,以及去年前低后高的出口基数效应,预计三季度出口增速维持在20%左右,四季度降至10%左右,全年出口增长20%左右,出口总值将超过2008年的1.4万亿美元。

  (二)投资增长将随房地产市场调整出现一定幅度回调

  现阶段投资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重要乃至主要因素。2000—2009年资本形成对我国GDP增长平均拉动4.85个百分点,而2009年更是拉动了高达8个百分点。年初以来,受信贷增速放缓和政府投资逐步退出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小幅下滑趋势。政府主导的交通运输、电力燃气和水、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5%左右。去年上半年这三类投资增速分别为56.5%28.7%52.1%,而今年1—5月则降低到27.5%11.3%24%。中西部地区,去年1—5月投资累计增长41%,今年同期增速回落至27%,也是政府驱动的投资减缓的反映。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0%左右的制造业,今年1—5月累计增速为24.8%,较去年同期也下降了5.1个百分点。前5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能实现25.9%的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是重要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房地产投资大幅下降将引发投资整体滑坡。根据住房销量与房地产投资的历史关系,投资一般要滞后销量变化3—6个月。受房地产调控和基数影响,年底前后房地产投资将呈下降趋势。2000—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平均名义增速为23.3%,其中2009年最低为16.1%。今年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8.2%,如果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至平均水平,则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望实现20%左右增长。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约为四分之一,拉动行业多,若下半年销量和房价大幅度调整,加上信贷紧缩,也不排除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并对增长形成较大冲击的可能。

  (三)通胀压力无近忧但有远虑

  下半年翘尾因素减弱,新涨价因素不多,短期通胀压力将逐步减轻。从基数看,翘尾因素将在6月和7月达到2.1个百分点的年内峰值,8月份降低到1.6个百分点,以后各月进一步降低。因此,短期CPI走势主要看新涨价因素。虽然今年粮食产量受气候影响,可能较去年略有减产,但粮食储备充裕和调控能力强,部分农产品价格已接近或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粮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今年来猪肉价格偏低,加上玉米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猪粮比持续走低,养猪亏损问题一度突出,1—5月生猪存栏量一直呈小幅下降态势,5月存栏量为4.34亿头,累计跌幅4.7%。但6月以来猪肉价格在淡季出现止跌回升,养猪达到盈亏平衡点以上,养猪户已经略有微利,预计存栏量降幅将趋小。下半年猪肉价格虽看涨,但涨幅对CPI的拉动应不会超过翘尾因素的减小幅度。

  同时,从历史规律看,货币供应量(M1)走势一般领先于物价走势6—8个月。当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超过20%),如果此时经济增长也偏热,则一般会出现明显的通胀(5%以上);反之,则货币高速增长短期内不一定会导致高物价。由于下半年经济增长趋降,因货币供应量快速扩张对物价产生的上涨压力减小。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物价终究是货币现象。由于全球性货币供应的空前宽松,随着经济预期的改善和流通速度的提升,过多的流动性必将释放出来。如果欧债危机影响逐步减弱,出口和投资进一步活跃,则明年下半年物价的上涨压力将再度突出。

  总体上看,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将继续保持回稳向好态势,经济增长短期回调是复苏过程中的高位调整,也是政策主动调整的预期结果,出现典型意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预计二季度GDP增长10.5%,三、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经济将延续回调态势,但单季度GDP增长低于8%的可能性不大。CPI也将在7月份左右达到年度峰值。预计全年经济增长为9.5%左右,物价涨幅3%左右。

  需要警惕和防止一种可能性不大、又不能完全排除的情景:房地产价格在经过一段时间僵持后出现明显回落,进而带动房地产投资出现大幅度回落;欧债危机恶化和扩散,加上人民币升值及有关政策因素的影响,外贸增长也出现大幅下滑。若出现这种内外风险因素双碰头的情况,则经济增长短期可能出现大幅度滑坡。对这种小概率事件应有必要的政策工具储备,预留一定的政策空间,做到有备无患。

  三、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与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构已经发生积极变化,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但基础尚不稳固。内需增长尤其是投资增长对政府力量仍有一定依赖,房地产投资存在较大的回调风险,影响外贸出口的不稳定性因素较多,经济运行尚未进入新一轮平稳可持续增长轨道。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应以稳步微调为基调,在稳定上半年防泡沫、抑通胀成效的基础上,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化解诸多矛盾和风险,防止出现大的起落,逐步实现经济政策由应对危机型向常规型的平稳过渡。在不断增强内生性增长动力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十二五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下半年财政、货币政策应继续以微调为基调,警惕国内外不利因素产生的叠加效应,防止经济运行出现较大波动。财政政策在逐步收缩政府投资规模的同时,预留必要的回旋余地,包括储备一批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保持一定规模的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空间等,为应对需求较大幅度下滑做好准备。货币政策方面,今年以来控制新增贷款的力度较大,数量型货币调控措施比较集中,基于资产泡沫风险缩小、通胀压力减轻,以及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所增加等情况,下半年货币政策不宜继续加大收缩力度。

  (二)保持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

  抑制房地产泡沫与保持房地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并不矛盾。事实上,抑制泡沫正是为了保障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近期控制投机性需求、稳定房价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即使出现房地产投资明显回落的情况,对已经出台的抑制投机的政策措施也不能松动。同时要注意做好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抑制投机与鼓励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相结合。应加快房产税实施步伐,从制度上抑制投机性买房需求,同时适度调整按揭贷款控制措施,支持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二是市场驱动的商品房增长与政策驱动的保障性住房增长相结合。应加快落实已经出台的保障性住房政策,目前保障性住房投资占房地产投资比重约为5%左右,这一比例太小,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使之在稳定房价地产投资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合理配置政策资源与市场资源,商品房发展需要政策规范引导,保障性住房建设也可以大量引入市场机制。三是需求管理与供给促进相结合。总量和结构供给不足也是引起房价上涨和投机性买房活动增加的重要原因。应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有效盘活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增加城市建设供地数量和住宅建设用地,加快城镇住房建设。

  (三)积极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挑战

  今年连续出现的招工难,富士康跳楼、广州本田罢工等事件,反映出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虽然目前这种变化主要还是结构性、区域性的,但可能会形成一种趋势,并对我国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力的基本面形成冲击。这种变化的好处是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收入,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和内需。同时需要密切关注和研究加薪潮可能引发的一些新问题:一是在我国如何着力培育形成一种和谐、合作的劳资关系。国际经验表明,长期对抗性的劳资关系,不仅有损于经济竞争力,也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二是平衡工资增长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最低工资增长过快,企业和产业竞争力可能会下降,产业亏损、企业倒闭,反而不利于工人就业和生活改善。三是在企业增加职工工资的同时,需要政府加快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改善劳动者状况,不仅要增加工资、改善福利,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岗位转换能力,努力把改善民生、维护劳动者权益、提高劳动者素质与增强劳动力市场流动性、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

  (四)引导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进一步突出。从巩固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看,需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控制通胀和资产泡沫看,则需要收紧货币,控制流动性过剩。处理这一矛盾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当前市场需求仍处于恢复过程中,至少在明年上半年前不会出现市场需求快速扩张;二是我国国际收支正在向均衡方向发展,结汇导致的人民币投放明显减少;三是证券市场规模较快扩大,金融深化继续发展,对流动性的吸收能力提高较快;四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基于控制货币数量的调控措施收到明显成效,流动性过剩问题渐趋缓解。处理流动性过剩与支持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当前的重点是优化信贷结构,引导资金流向有增长潜力的实体经济领域。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贸易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重点支持产业结构升级、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自主创新等领域的投资。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加大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减轻中小企业税负,加强和改善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五)健全防止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长效机制

  农产品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刚性,但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给的因素较多,短期内容易发生较大变化。受成本提高的推动,我国农产品价格将呈现持续上涨态势。要使这一过程相对平稳,最重要的是深入实施强农惠农政策,促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稳定发展,协调好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关系。稳定最低收购价及各类市场调控措施,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和价格管理,防止因政策调整因素导致供求失衡,引发市场波动。鉴于当前农产品供求形势及其发展趋势,要继续加强国家临时储备的精细化管理,落实取消粮食及制品出口退税政策;发挥中储粮及地方储粮公司的积极作用,针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灵活调整各项收储措施。扶持生猪生产发展,落实和加强冷冻猪肉收储工作,引导生猪生产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健全国内外市场监测体系和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制度,有效防范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负面冲击,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
  (六)巩固节能减排成果和工作基础

  节能减排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十一五前四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4.38%,要在最后一年实现累计降低20%左右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在余下的时间里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但目前经济增速已有所下降,必须注意处理好节能减排和稳定增长的关系。在继续贯彻今年5月国务院关于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等节能减排措施的同时,今年节能减排工作应着重从增量和结构上下工夫。通过政府鼓励和开放民间资本等措施,促进新能源和服务业领域投资加快增长,让节能减排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变长期以来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相冲突的格局。与此同时,节能减排要改变偏重依靠行政手段的方法,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排放权交易试点,加快建立起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负责人:刘世锦

  参加人:侯云春 卢中原 蒋省三 韩俊

  协调人:余斌

  报告执笔:刘世锦 余斌 陈昌盛 李建伟 方晋 张立群

  (中心各研究部所负责人、经济形势分析小组成员参加讨论)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0-8-6 5

文章录入:rongyizhong    责任编辑:rongyizhong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