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学者观点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增强城乡发展协调性
“一带一路”金融合作 高…
李琳:“一核两副三带四…
国土空间布局的三种路径…
宁吉喆:以经济发展新成…
刘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
阮青:六方面打造长三角…
姜冬冬:下一个五年 区域…
高燕:奋力谱写新时代区…
徐天舒:只是工业总量超…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吕铁、邓洲:“十二五”时期工业结构变动趋势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939 更新时间:2011-1-30 12:38:56

十二五时期工业结构变动趋势

 

吕铁 邓洲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中国工业已经进入必须依靠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发展的阶段。尽管十一五时期中国工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制约和影响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问题仍然突出。

 

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将缓慢上升或基本稳定,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程度将有所提高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影响,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地位有所下降。十一五前四年,工业占GDP的比重除2006年有所提高之外,其余年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2009年,工业占GDP的比重为39.7%,比十五末的2005年下降了2.1个百分点,而同期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了2.9个百分点,表明这一时期工业增速低于服务业增速。尽管如此,我国目前仍处于钱纳里发展阶段划分标准的工业化中期阶段,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发展经验看,处于这个阶段的经济体通常把工业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服务业的增速持续高于工业增速的可能性不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通过国际比较也可以发现,我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尚未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工业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逐渐消退,工业将回归快速增长的轨道。同时,考虑到服务业的发展在增加就业、促进消费和增强经济增长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和未来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十分突出。综合分析,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和服务业将呈现共同快速增长、工业增速略高于服务业增速的格局,如果再考虑到服务业价格指数通常会比工业价格指数增长得更快,那么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会表现为缓慢上升或基本稳定。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在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随着分工程度的加深,以及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条件越来越复杂,二、三产业之间的界限将被打破,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与金融服务业、技术研发业、教育培训业、咨询业、物流业之间将形成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局面。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国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程度的提高将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特点。

 

重化工业化进程仍将持续,但重工业比重提高的速度有所放缓

 

  十一五以来的数据显示,我国重工业产值占整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工业结构重型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十二五期间,在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可以预期我国工业结构的重化工业化进程仍将持续。首先,投资对重工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将持续存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高速铁路网建设、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中西部地区大规模改善基础设施等新建和续建的重大投资项目必将大力促进钢铁、建材、化工、设备制造等重化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的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十二五期间,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也将导致对住房、道路、通信、水电煤气等公用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从而为重化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其次,消费结构转型也是推动我国工业结构重型化的一股力量。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逐步由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以食品、服装、日用品为代表的轻工产品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持续下降,而以汽车、通讯电子设备为代表的重工业产品的比重将不断提高。最后,从我国外贸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看,饮料、食品、烟草等轻工类产品出口增长缓慢,而机械装备、汽车等重工类产品的出口增长较快。数据显示,2009年与2005年相比,工业出口交货值中的重工业比重上升了5.23个百分点。随着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提高,十二五期间,预期出口需求将进一步拉动国内重工业的增长。
  我国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新一轮重化工业化已经持续了10多年,在这期间,重化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完全承担起环境破坏、资源的影子价格以及劳动力补偿的真实成本,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在促进重化工业行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资源价格的改革和劳动保护的加强,重化工业增长速度与增长质量之间的矛盾在十一五期间逐渐激化,重化工业化增长方式亟待改变。十二五期间,重工业的发展将很难通过单纯追加投资实现规模的扩张,一方面,部分行业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国家将限制对这些行业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资源环境约束的增强也不允许大规模向重化工业行业追加投资。未来一段时期,重化工业的发展将更多依靠高新技术对传统生产工艺的改造,以及劳动者技能水平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改善,其发展重点也将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高。因此,十二五期间,重工业比重的提升速度会有所放缓,重化工业化将进入深化发展的阶段。

 

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提速,但高端制造所占的比重有限

 

  随着新兴产业战略地位的提高和未来发展环境的改善,可以预期,十二五期间,新兴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其占工业的比重也将明显上升。首先,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积累,我国新兴产业的市场规模和技术水平都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其次,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将这些产业作为当地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在中央和地方的产业促进政策的推动下,十二五期间,科研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新兴产业部门转移的速度必将加快。再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将促使新兴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全球信息技术革命还在深化发展,我国也在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参与工业生产技术和组织方式的变革,这将使信息产业的市场扩大到整个工业行业;全球资源能源日趋紧张,工业生产的环保约束加强,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低碳化成为世界经济继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新的发展方向,这预示着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新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将吸引更多的投资。最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在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生产工艺和管理方式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总体上看,我国新兴产业在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链中,大多从事的是高技术产品中的低技术制造环节,产品附加值不高,劳动报酬率低。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兴产业向产业链高端环节的迈进还存在内、外两方面的障碍:从自身实力看,我国长期实行的市场换技术战略导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外来技术存在较大依赖,企业缺少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企业长期被锁定在低水平的加工环节,新兴产业的发展缺乏自主技术的支持;从外部环境看,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将面临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压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大型跨国公司不仅通过海外直接投资、离岸外包、战略联盟等方式在全球范围扩展业务,不断加大对全球市场的控制力度,同时还借助在技术和创新成果上的积累,牢牢控制产业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并采取技术转移、专利控制等手段对我国新兴产业向高端发展形成阻碍。鉴于这些原因,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兴产业向高端制造迈进还存在许多障碍,中低端制造所占比重过大的问题还将持续。

 

产业组织结构将有所优化,但大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难度加大

 

  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组织结构将有所优化。首先,一批超大型企业集团将进入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行列。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已经有44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有3家企业挤入全球前10位,而在2000年,世界500强名录中还只有8家中国企业的名字,我国超大型企业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十二五期间将有更多的领军型企业出现,引领中国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其次,部分行业产业集中度过低的问题将得到改善。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深入实施节能减排战略,治理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也将加快,一大批不具备规模经济性、生产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浪费大的企业将被关停,机械、冶金、有色、炼钢、水泥等行业小、乱、散、差的产业组织特点将会有所改变,行业集中度将提高,行业整体效益将有所改善。
  从十一五以来的情况看,大型企业利润增长的速度低于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从我国大型企业的特点看,国有大型企业集中于具有较强的行业垄断性或地域垄断性的行业,比如电信、石化、港口等,且形成过程大多伴随政策性的资产划拨、重组,市场机制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有限,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也较弱。十二五期间,一方面,通过产业政策进一步扩大这类国有企业规模的效果将减弱;另一方面,并不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企业要真正通过竞争扩大市场、提高利润还需要转变经营观念,提高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同样,大型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也不乐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成长起来一批大型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大多依靠低成本的优势大量承接国外企业OM或为其他大型企业进行配套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并没有像其产值和规模那样得到快速的提升。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同时还面临来自外资企业的竞争压力,这类企业的利润水平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企业进一步发展需要实现从OMODM的跨越,培育自己的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培养创新团队。总体上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我国大型企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比较多,面临的压力也比较大,十二五期间,大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难度将会加大。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文章录入:rongyizhong    责任编辑:rongyizhong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