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第一期读书会(20100911)简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213 更新时间:2010-9-18 20:03:21 文章录入:rrec 责任编辑:zhenyu

读书会简报

2010年第1期)

911晚上18:30-20:30在人大求是楼419室召开第一期读书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张文彬博士以财政政策的区域经济稳定效应分析:1994-2008”为题进行学术论文报告。共有13名读书会会员参加本次会议。

首先,他简要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一方面,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历程;另一方面,他对财政政策的经济稳定效应及区域差异的原因进行扼要总结。其次,他先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刻画出宏观财政政策的变动特征,然后用时变参数模型测度宏观财政政策、地方财政支出波动对地区和省级两层面的经济波动影响,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计量检验。最后,他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从1994-1997年间的财政政策调控效果来看,紧缩性中央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波动的直接影响微弱,紧缩性地方财政支出波动对于并不是热源的东北、中部、西部等内陆地区产出扩张的抑制效应明显,并产生了区域差距扩大的副作用。在1998-2003年的积极财政扩张政策中,中央财政政策对于北部沿海和西北地区的经济刺激作用非常明显,但是不利于绝大多数东南沿海、部分中部以及部分西南地区的经济稳定;地方财政波动对于刺激中部和西部等内陆省份经济扩张的作用也大于东部地区,因而有利于区域差距的缩小。在2004-2008年间,我国财政政策经历从稳健到紧缩再到2008年底的扩张的转变,稳健以及紧缩性的中央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波动基本上没有影响,而地方性财政支出波动对中部、西南和西北地区紧缩性影响明显,不过这种紧缩性效应低于1994-1997年间的水平,并被2005年以来的资源型产业繁荣所终止;而东北地区则因为东北振兴战略而并没有出现这种紧缩性影响。从省份特征看,工业比重越低、基本建设投资中中央项目的比重越高的省份,中央财政政策越有可能稳定其经济;工业化比重越低、国有经济比重越高、地方财政支出依赖度越高、地方财政支出政策力度越大的省份,地方财政支出波动也越能稳定省份经济波动。

叶振宇对该文进行点评,此文研究的问题十分重要,有利于大家从另一个视角去研究区域协调发展,正是因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逐步完善才会看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增长的奇迹,但是持续扩大的地区差异却困扰着经济持续发展;不仅如此,本文使用的方法很新颖,较好捕捉到了核心变量的变化特征。同时,他提出以下建议:最好在导言部分开头就提出本文要研究的问题,需进一步加强文献综述;关于财政政策的稳定效应的理论基础可以压缩,放在导言部分。在论文政策含义部分,最好把政策建议分点列出,写得实一些。

其他读书会会员从财政政策演变、方法等方面跟张文彬博士进行热烈的交流。第一期读书会在活跃的气氛中结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