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学科发展 >> 学术评价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贺灿飞:中国开发区政策对…
刘云中:中国重要都市圈的…
盛广耀:中国城乡基础设施…
张长星:南北分化趋势下河…
田学斌 柳天恩:京津冀协…
高国力:推动适应高质量发…
杨丹辉:后疫情时期的“…
黄征学:着力构建防范区域…
王小广:有效化解我国区域…
李国平等:面向2030年的中…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作者:肖金成 王… 文章来源:环境保护 点击数:1971 更新时间:2020-2-22 13:31:29

作者简介:肖金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王旭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20183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8年要推进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2018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 2.5 )浓度继续下降。这些要求意味着在取得“蓝天保卫战”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下一步绿色发展将进入更加全面的生态“攻坚战、巩固战和持久战”。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必须推动生态资源资产化,让绿色产品、生态产品成为生产力,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正确理解绿色发展内涵,坚定绿色发展信心

绿色发展是将生态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特征,同时获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发展方式。所以,绿色发展的根本目的还是发展,只是发展的方式更加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但是,一提到绿色发展,往往会有部分人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效益二者此消彼长,环境好了,GDP增速也就降低了,这是典型的工业化思维。过去的工业化忽略了“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没有考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成本,而这些成本多以隐形成本、外部成本、长期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形式存在。

绿色发展并不意味着GDP增速的下降,根据环境经济学波特假说,适当的环境规制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活动,进而提高企业生产力,抵消由环境规制带来的成本。这一假说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发布的《绿色发展新时代:中国绿色转型2050》中得到印证。根据该报告,在2035年之前,绿色发展背景下的经济增长率与常规背景下的经济增长率大致相当,但从2035年开始,绿色发展背景下的经济增长率会超过常规背景下的经济增长率。绿色发展会促使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更多地体现为新兴服务的产生和生态价值资源的挖掘。也就是说,从长远来看,绿色发展转型后带来的经济效益要高于转型前的经济效益。

实现绿色转型发展不能停留在喊口号上。要深入领会绿色发展的内涵,树立四个观念。一是协同发展观。深刻认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越保护、越发展”。二是科学政绩观。加强政府官员生态文明教育,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体系,将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的提升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三是公平正义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暂的经济发展,而应着眼长远,以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解决民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四是生态伦理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用系统化的思维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效应。

二、开展重点地区环境整治,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

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以来,我国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倡导绿色GDP发展模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煤炭消费比重下降8.1%,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6.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近2000平方公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开创了绿色发展可喜局面。

一是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自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以后,经过一年的重拳整治,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我国重点地区PM 2.5 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重点城市污染天数减少一半。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下一步应持续加强重点环境问题的治理,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在2017年工作的基础上,2018年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新目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3%,重点地区PM 2.5 浓度继续下降。要持续改善大气环境,减少重污染天气天数。需要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提高煤炭产品质量和利用标准,减少散煤使用,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重点城市“煤改气”工程;提高天然气、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比重,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比重;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

二是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收费政策;加强重点行业和工业园区的污染治理,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建设环保大数据平台,实行流域水环境自动在线监测,努力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下降2%的年度目标。

三是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力争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开展全国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估,推进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建立土壤环境大数据库。

四是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理,实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进生产生活系统循环化改造,在国家级园区和重点升级园区率先开展。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建设城市废弃物在线回收、综合交易平台。

五是推进乡村环境整治。以振兴乡村战略为契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鼓励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服务范围向周边村镇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享。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农村移风易俗。

三、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生态系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要用系统化的思维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是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到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确定生态保护红线边界。严守生态红线,要将生态保护红线纳入空间规划,发挥生态红线对于空间开发的底线作用。

二是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建立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推进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秦巴山区、祁连山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南岭地区、燕山—太行山区、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河流域、滇黔桂喀斯特地区等关系国家生态安全核心地区的生态修复与治理。实施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实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和退牧还草,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严控填海造地。开展黄土高原、北方防沙带等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和防沙治沙综合治理,将修建淤地坝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生态保护重点工程。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范围,重点加强对长江中上游、黄河沿线等自然湿地的保护,对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湿地进行综合治理。

三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开展生态环境要素的系统化治理。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整体,要用系统化思维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对生态要素的开发和保护等重大问题进行统筹规划和一体化系统治理,增强主体功能区、国土、环保、城乡建设和发展规划的协同性,更加注重治理的系统性。

四是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完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补偿机制,统筹各类补偿资金,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生态保护地区和受益地区、流域上下游通过资金补偿、产业转移和园区共建建立横向补偿机制,推动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

 

本文节选自《环境保护》201806

文章录入:zhouying    责任编辑:zhouying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